第1244章 入陵_大唐:我真不想当皇上啊!
笔趣阁 > 大唐:我真不想当皇上啊! > 第1244章 入陵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244章 入陵

  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入陵自在丰州收到房玄龄逝世的消息后,房遗直的心绪便一直颇不宁静。不过丰州一地,要处理事务颇多。他纵使归心似箭,也要提前将事情安排好。之后,便夜以继日、马不停蹄地赶回了长安。房府,房遗直踉踉跄跄地走进了灵堂。望着中间那用名贵的木材所制的棺材,泪流满面。卢氏,以及另外一对年轻的夫妇也赶了过来。看到房遗直后,卢氏直接快步走了过去,将其紧紧地抱在怀里。本以为已经能够接受的事情,此刻内心所积压的情感又爆发了出来,嚎啕大哭:“我的儿啊!”

  母子两人在堂前相拥而泣,许久情绪才平复了下来。这时,一旁的夫妇走上前来,对着房遗直道:“哥,你回来了。”

  “遗爱,公主殿下。”

  房遗直颔首示意。这父亲二人,便是房玄龄的次子房遗爱与其妻子高阳公主。和房遗直比起来,房遗爱的身材要高大了不少。两人的性格也是截然不同。房遗直好学,继承了父亲房玄龄的遗风,政绩出众,治家严谨,为人正派。而房遗爱诞率无学,好武力。两人正好是一文一武。高阳公主站在一侧,一言不发,对房遗直这位兄长,似乎心有不满。房遗直倒也没将这事儿放在心上,和母亲卢氏说了会儿话后,他便朝着皇宫行去。回到长安后,自然是要觐见陛下的。他现在的身份已经与之前完全不一样了。承袭了父亲房玄龄的爵位,现在的房遗直,乃是大唐新的梁国公。李炎也早已得知了房遗直回到京城的消息,早早便在甘露殿里等候起来。房遗直到达后,拱手行礼道:“臣房遗直,参见陛下。”

  “免礼吧。”

  李炎目光柔和,轻轻抬了抬手,“回府见过房公了吗?”

  “回陛下,已经见过了。”

  房遗直神情有些沉重地说道。“嗯......之后有什么打算?”

  李炎问道。房遗直微微一愣,之后的打算?父亲逝世,按礼法,自己当丁忧三年。这可是牢牢地写在大唐律上面的。陛下不可能不知道,那为何如此发问?李炎看着他的神情,从沙发上站起身,背着双手走了下来。“房公乃是大唐的功臣,国士无双,对于你,房公也是给予厚望。按照旧礼,你归来后,当丁忧三年,不该继续为官。然则,大唐如今正处变革之际,三年的时间......太长。若你当真丁忧三年,三年之后,恐怕就和朝廷脱节了。”

  李炎站在房遗直身前,缓缓说道。房遗直听完,沉默了下来。这话的意思他听明白了。要是自己的丁忧三年,以后自己的仕途恐怕就很难再往前一步了。只是为了前途,自己就要放弃对父亲的尽孝了吗?房遗直不愿这样,便要开口拒绝。这时,他又听到李炎开口说道:“夫孝者善继人之志,善述人之事者也。”

  这句话,出自中庸,意思是所谓的孝者,是善于继承别人的志向,善于传述别人的事迹的人。“遗直,你可知房公的毕生所愿为何?”

  李炎扭过头,视线对上房遗直的双眼。“父亲的毕生所愿?”

  房遗直沉吟了一会儿,“想一睹真正的大唐盛世。”

  “不错。”

  李炎拍着他的肩膀,说道:“房公曾对朕说,让朕待他去看看那属于大唐的盛世,可朕想了想,这一件事,总归是由你们来做,才更为合适。”

  李炎叹息一声:“所谓丁忧,不过是在形式上的守孝罢了,真正的孝,不应该是实现父辈的遗愿吗?”

  房遗直听完这番话,沉默了许久,也不知内心经过何等的挣扎。良久之后,他抬起头,颔首道:“陛下说的对,臣知道该如何做了。”

  “......待送房公入了陵,朕打算任你为刑部侍郎,你在丰州虽然有所历练,但资历终归是欠缺了些,尚书之位,在磨练几年吧。”

  李炎直言道。在原本的历史上,房遗直便是在这一两年担任尚书一位。不过现在的李炎对于官员的要求也抬高了不少。房遗直现在稍显稚嫩。先让其在刑部侍郎的位置磨练一段时间。到时候便可直接接任李淳风的尚书之位。这刑部尚书的位置,李炎可没打算让李淳风一直呆着,不过是权宜之计罢了。房遗直拱手道:“谢陛下的栽培。”

  李炎摆了摆手:“莫要让你的父亲失望,埋没了他的风骨......对了,房遗爱和高阳没怎么针对你吧?”

  “遗爱和高阳公主?”

  房遗直一愣,不知道陛下突然提起他们二人做什么。针对自己?房遗直摇了摇头,高阳公主对自己有些冷淡。但要说针对,那也不至于。李炎稍显沉默,之所以问这个问题,也是想到了历史上房遗爱和高阳公主所做的那些事儿。争夺梁国公的爵位......未能成功后,还欲图谋反。房玄龄的余荫,便是这么被他们给败光,简直称得上是家门不幸。一代贤相的后辈,竟然谋反,这是何等的令人瞠目结舌。李炎可不想这一幕,在自己的眼前重新上演。现在既然没什么苗头,那自然是最好。“退下吧,几日后,送房公入昭陵,举行国葬。”

  李炎摆了摆手,语气显得有些疲倦。房遗直点了点头,退了出去。......几日后,天光大盛。厚厚的云层聚拢在蔚蓝色的天空中,却没能丝毫遮去那昼日。长安城的钟声大放。这钟声并非晨钟,这钟声浑厚、沉重,亦无比的肃穆。承天门外,仪仗张开,房玄龄的棺椁被抬起。这是大唐第一位获得国葬待遇的人,注定在史书上有着属于自己的厚重篇章。这也是一场极为风光的葬礼。一切都是最高的规格,换做以前,只有皇室才配使用。陛下和皇后、加上李贤,三人亲自扶灵,其后朝臣的文武大臣相随。诵读着经文的,亦是大唐释教魁首,大慈恩寺的玄奘大师。千年来,能够向此殊荣的,房玄龄亦可称得上是第一人。当灵柩送进了昭陵,所有正在观礼的文武官员们,心里头都燃起了一团火焰。为官者,当如房玄龄!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o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o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